“药驾”是隐匿的“交通杀手”
“药驾”是隐匿的“交通杀手”
与酒驾相比,由于在交通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人也不注意看药物说明书,知道药物对驾驶影响的人并不多。但药驾一旦发生,后果将十分严重。曾发生过不少司机在服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后开长途汽车,因为发困思睡,精力不集中,与卡车追尾前来就诊的案例。
常用药的影响最大
镇静安眠药虽然容易让人困倦,但一般在夜间睡眠前服用,多数司机不会在开车前吃。但如果用药后第二天仍感到头晕,最好不要开车。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第一代抗过敏药可引起困倦、视力模糊等症状,说明书中一般会提示开车前慎用,只要认真阅读并遵照此建议,就能避免发生危险。医生遇到的大多药驾是因为司机服用含有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发生意外。解热镇痛药物对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服用后最好不要马上开车。
降压药、贴膏对驾驶的影响容易被忽略
曾有一位高血压患者在开车途中突感不适,出现短暂的头晕、眼前发黑,出了车祸。询问家人后得知,患者近期刚换了降压药,出现了短暂的低血压,又没有注意休息,因此引发事故。服降压药在换药调整剂量期间,容易出现意外。降糖药也可能发生类似问题。一些外用贴膏为了预防过敏,添加了苯海拉明等成分,如果长期大面积用,可能造成此成分在体内蓄积,引发嗜睡、倦乏等症状。建议常开车者咨询医生后再用这类药。
开车前要“醒醒药”
司机都知道,开车前不能饮酒,但生病需要吃药时,不可能为了开车停药。此时建议错开时间,避免发生危险。服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后4~6个小时内不建议开车。抗过敏药物应遵医嘱睡前服用,以减少嗜睡等副作用的影响。刚开始吃降压药、降糖药和调整用量期间最好不要开车。
服用四类药物后不要立即开车
生活中有四类药物在服用后不要开车。第一类就是感冒药,第二类是抗抑郁焦虑药,第三类是镇定安眠药,还有就是降压降糖类药,其原理都是会抑制中枢神经。熊爱珍建议,市民在服用了以上四类药物后,至少在4个小时之内不要开车,部分药品要休息6个小时后再开车。
《“药驾”是隐匿的“交通杀手”》于2017-06-11由资源狗整理发布,目前已有个网友喜欢本文,如果您对《“药驾”是隐匿的“交通杀手”》感兴趣,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
推荐阅读
- 交通礼仪常识 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遵守[12-21]
- 如何远离汽车心理综合症[12-11]
- 开车前千万别吃这些药![09-14]
- 开车人士要注意这些疾病[09-14]
- 长期开车小心颈椎腰椎疾病[09-10]
- 雾霾天开车需要注意什么[08-27]
- 男女司机开车陋习大比拼 行车安全驾[07-17]
- 喝完酒要多长时间才能开车 别让所谓[07-17]
- 夏季汽车夺命救命保命八招 躲过了救[07-17]
- 长期开车应该如何自我排毒[06-21]
- 这些不良开车习惯危害你的生命![06-21]
- 教你如何给车内消毒[06-21]
生活常识分类标签
一周热门
小编推荐
最新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