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隔夜茶致癌有科学依据吗?
在茶水的放置过程中,伴随着水温的下降,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和维生素大多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茶水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其营养价值也随之下降。从喝茶的科学性来说,还是要提倡现泡现饮,尽量避免喝放置时间过久的茶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茶叶的价值。
喝隔夜茶致癌有科学依据吗?
喝隔夜茶致癌有科学依据吗?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隔夜茶”实际上是经长时间放置的茶,与早上冲泡、直至傍晚才喝的茶极为相似。这些经过长时间放置的茶,其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白天气温比晚上高,在白天经长时间放置的茶的变化甚至比“隔夜茶”更为明显。
茶水在经过长时间放置以后,最主要的变化是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经过氧化逐渐形成黄红、红褐色的氧化产物,导致茶水颜色不断加深。一杯清澈碧绿的茶水放置久了,是在高温的影响下,会失去原有的绿色,而不断增加黄色、红色的程度,茶水的澄清度也会下降,变得越来越浑浊。不过,这些氧化产物都是无毒的,对人体也不会产生危害。
我们经常听到有说法说“隔夜茶不能喝”,否则容易得癌症。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茶叶过夜后,其中所含的二级胺类物质可以转变形成致癌物——亚硝胺。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二级胺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很多种食物中,并非茶叶独有,并且人们从茶水中摄取的二级胺类物质数量极为有限,远低于人们从任何一类主食或蔬菜中摄入的量。
再者,二级胺类物质本身并非致癌物,而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与硝酸盐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形成亚硝胺。所谓的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等多种因素,因此并不能说茶叶中含有二级胺类物质和硝酸盐都会产生亚硝胺。
此外,亚硝胺在人体内要达到一定的含量时才会产生致癌作用。据研究,亚硝胺达到每千克体重吸收100至200毫克并持续性大剂量服用才会可能致癌。“隔夜茶”中虽然可能含有亚硝胺,但其含量并不比其它食品中含量高,是不会产生致癌的危害的。并且人们在正常喝茶的时候,从茶水中摄取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能够有效地阻止人体合成亚硝胺,是亚硝胺的天然抑制剂。
并不是说“隔夜茶”不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茶水放置时间过久,其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物质能够不断繁殖细菌、霉菌,因而,茶水在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存在滋生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可能导致茶水变质。
此外,在茶水的放置过程中,伴随着水温的下降,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和维生素大多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茶水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其营养价值也随之下降。从喝茶的科学性来说,还是要提倡现泡现饮,尽量避免喝放置时间过久的茶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茶叶的价值,为人们健康提供更多的营养和健康成分。
《喝隔夜茶致癌有科学依据吗?》于2015-06-14由资源狗整理发布,目前已有个网友喜欢本文,如果您对《喝隔夜茶致癌有科学依据吗?》感兴趣,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
推荐阅读
- 夏季吃冷饮容易导致什么病?千万不能喝[04-11]
- 喝大麦茶能减肥吗 为什么能减肥 哪些[03-07]
- 夏季养胃,要少吃油炸、辛辣食物,多吃苹[06-28]
- 长期大量吃盐影响健康 怎样合理使用[06-01]
- 相生相克的食物可不能在一起吃 平时[05-26]
- 土豆发芽了还能吃吗?刚发芽的土豆可以[05-26]
- 不同类型的肉冷冻保存时间不同,吃僵尸[05-25]
- 多吃粗粮能缓解便秘?怎么知道自己有没[05-24]
- 常见的伪粗粮有哪些?什么人不适合吃粗[05-24]
- 早餐不建议吃哪些食物,不吃早餐的危害[05-23]
- 水果营养高但不是越多越好 8种不宜大[05-02]
- 蛋白质粉有一定的禁忌人群 盲目食用[05-02]
生活常识分类标签
一周热门
小编推荐
最新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