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西葫芦易致癌!炒蔬菜也会致癌吗?
千万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炝锅。这种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释放丙烯酰胺,还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次,她推荐用煎闷,也叫水煎的方法炒菜,即先放油,待油温合适后把菜放进去,等温度升高,蔬菜有水渗出了,马上盖锅盖把菜闷起来。
炒西葫芦易致癌!炒蔬菜也会致癌吗?
炒西葫芦排致癌首位
研究报告称,该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所含最高,平均达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该研究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
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公斤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另外,报告显示,香港人每日膳食中,平均摄入丙烯酰胺量为每公斤体重0.21~0.54微克,暴露限值介于334~1459。而中国内地居民平均每日丙烯酰胺摄入值为每公斤体重0.286~0.49微克,暴露限值在367~1069之间。一般来说,暴露限值越小,对公众健康值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总的来说,香港和内地都处于“值得关注”的水平。
专家解释蔬菜致癌原理
含有天门冬酰胺和还原糖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炒制,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丙烯酰胺。天门冬酰胺是天然的氨基酸,在豆类、蔬菜中的含量较高。不同蔬菜中天门冬酰胺含量不同,因此释放出的丙烯酰胺会有差异。
这样的说法科学吗?这个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性。之前,我们只知道油炸、烧烤淀粉类食品,比如炸薯条、烤土豆片中含有丙烯酰胺。但报告指出高温炒蔬菜也会释放丙烯酰胺,值得重视。
“丙烯酰胺”是什么?
丙烯酰胺原被认为是工业化学物,但近年发现,高温油炸、烧烤食物也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很有可能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此外,丙烯酰胺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摄入高剂量的丙烯酰胺会令人情绪低落,产生幻觉,甚至失去记忆。
健康的烹调方式:
千万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炝锅。这种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释放丙烯酰胺,还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次,她推荐用煎闷,也叫水煎的方法炒菜,即先放油,待油温合适后把菜放进去,等温度升高,蔬菜有水渗出了,马上盖锅盖把菜闷起来。这时,蒸汽一下子就会起来,100摄氏度的蒸汽完全能把菜闷熟。只是需注意把握火候,最好用中火,因为火太小,蒸汽就起不来了。
《炒西葫芦易致癌!炒蔬菜也会致癌吗?》于2015-09-04由资源狗整理发布,目前已有个网友喜欢本文,如果您对《炒西葫芦易致癌!炒蔬菜也会致癌吗?》感兴趣,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
推荐阅读
- 夏季吃冷饮容易导致什么病?千万不能喝[04-11]
- 喝大麦茶能减肥吗 为什么能减肥 哪些[03-07]
- 夏季养胃,要少吃油炸、辛辣食物,多吃苹[06-28]
- 长期大量吃盐影响健康 怎样合理使用[06-01]
- 相生相克的食物可不能在一起吃 平时[05-26]
- 土豆发芽了还能吃吗?刚发芽的土豆可以[05-26]
- 不同类型的肉冷冻保存时间不同,吃僵尸[05-25]
- 多吃粗粮能缓解便秘?怎么知道自己有没[05-24]
- 常见的伪粗粮有哪些?什么人不适合吃粗[05-24]
- 早餐不建议吃哪些食物,不吃早餐的危害[05-23]
- 水果营养高但不是越多越好 8种不宜大[05-02]
- 蛋白质粉有一定的禁忌人群 盲目食用[05-02]
生活常识分类标签
一周热门
小编推荐
最新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