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筷不可能变成“笋干”
卫生筷不可能变成“笋干”
最近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条消息,说是有不良商家用一次性筷子“制成”笋干来出售,发帖者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实验过程,还提供了12张实验组图为证。我可是很爱吃竹笋的人,几乎每次下馆子必点,倘若真如发帖人所言,我已经吃下不少双筷子了。
筷子真能华丽变身为笋干吗?为了证实我是否真的吃过“筷子”,一周前,我按发帖者提供的具体做法,如法炮制了一番。
“先用高度白酒(我用的是62度的老白干)浸泡两三天,然后加入糖、酱油调味小火炖煮(煮了半个小时,因为煮的时候厨房空气中酒精浓度过高,惊动了我家的火警警报。可见该实验危险,慎做),然后等着这些筷子吸收完汤汁”,三天过去了,那些筷子(包括常见的桦木筷子和竹筷子)仍然浸在大量汤汁中,坚挺、力透纸背。
我们对竹笋口感的首要要求是好嚼、好消化,因为植物细胞外面都包裹着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的外壳———细胞壁,所以要想获取里面的营养(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就得碾碎这层外壳。身为灵长类动物的我们,没有像牛那样的有4个胃室的胃和可以磨碎草料的牙,也没有兔子那样长达0.5米的盲肠,所以我们更多地选择植物幼嫩的部分,无论是茎叶花果都是如此。
因为这些部分的细胞壁只有1-3微米厚,并且还掺杂了很多松软一些的果胶等物质,所以就算牙齿和消化系统不如食草动物强悍,我们还是可以对付嫩黄瓜和嫩竹笋的。但是,制作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桦木、竹子)则是不折不扣的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部分了。
随着植物的生长,一些组织(特别是木质部)的细胞壁上沉积了越来越多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厚度也增加到了3-5微米。这种变化过程我们经常会体验到,那些一时吃不掉的大白萝卜“变糠”了,就是因为中心组织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大增,影响了口感。不仅如此,对树木来说,其木质部的细胞还会互相连接在一起,并且内部的细胞组织也会逐渐被消解,形成空腔,最终组成纯粹的如同自来水管一样的输送水分的管道,也就是我们制作卫生筷所取用的那一部分。而这些“纤维素+木质素”管道,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我们舌头和胃友好的。
那么,通过发帖者的“招数”是不是有可能把纤维素和木质素处理成人类消化系统可以对付的东西?如果事情如此简单,那很多科学家都要失业了。其实,这也是生产第二代生物能源的瓶颈所在———要把植物的木质素分离掉,再把纤维素剁成小段(分解成葡萄糖),才能制成生物乙醇。单单是处理木质素的方法就已经让科研人员焦头烂额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氨水、或者稀酸在高压下剥离木质素,并初步切短纤维素。对我们的家庭炉灶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木筷变笋干”与当年轰动一时的“纸包子”颇相似。网上的“新闻”是真事实还是伪科学,我们除了参考科研机构发布的信息,或许也可以自己动手探寻一番。
《卫生筷不可能变成“笋干”》于2015-11-21由资源狗整理发布,目前已有个网友喜欢本文,如果您对《卫生筷不可能变成“笋干”》感兴趣,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
推荐阅读
- 夏季吃冷饮容易导致什么病?千万不能喝[04-11]
- 喝大麦茶能减肥吗 为什么能减肥 哪些[03-07]
- 夏季养胃,要少吃油炸、辛辣食物,多吃苹[06-28]
- 长期大量吃盐影响健康 怎样合理使用[06-01]
- 相生相克的食物可不能在一起吃 平时[05-26]
- 土豆发芽了还能吃吗?刚发芽的土豆可以[05-26]
- 不同类型的肉冷冻保存时间不同,吃僵尸[05-25]
- 多吃粗粮能缓解便秘?怎么知道自己有没[05-24]
- 常见的伪粗粮有哪些?什么人不适合吃粗[05-24]
- 早餐不建议吃哪些食物,不吃早餐的危害[05-23]
- 水果营养高但不是越多越好 8种不宜大[05-02]
- 蛋白质粉有一定的禁忌人群 盲目食用[05-02]
生活常识分类标签
一周热门
小编推荐
最新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