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儿童易患孤独症
6岁前儿童易患孤独症
如何及早发现自闭症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是孤独症的三大症状。
其中,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落后,常常在两三岁时仍不会说话。虽然有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他们或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内容单调。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比如:你教孩子说“叫阿姨好!”正常的孩子会跟着说:“阿姨好”,但是,孤独症患儿可能完全重复你的话语“叫阿姨好”,就像鹦鹉学舌。还有一些患孤独症的孩子症状反映在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上,比如看手、望天花板、转圈、嗅味、玩弄开关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很难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不喜欢吃新食物,睡觉时总要搂着同一个抱枕、玩具等,否则就哭闹。
6岁前儿童易患孤独症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6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早期治疗,约半数的孩子能恢复正常。目前,治疗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具体该怎么做呢?
1、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家长经常给他做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他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他人的情绪。
2、多在孩子面前装傻。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给孩子思考、表达的时间。
3、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漠视。不关注他,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
4、多实物鼓励。患孤独症的孩子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
5、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疗效。
《6岁前儿童易患孤独症》于2017-01-24由资源狗整理发布,目前已有个网友喜欢本文,如果您对《6岁前儿童易患孤独症》感兴趣,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
推荐阅读
- 幼升小,你不知道的9个小秘密,学会对分[06-03]
- 上班族父母教育孩子7大误区 4个技巧[03-17]
- 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几大策略 家庭因素[03-17]
- 孩子们为什么会打人 做好这几点秒治[01-29]
- 孩子几岁开始有性意识 如何树立孩子[01-27]
- 这些防骗小常识必须告诉孩子 怎样才[01-27]
- 宝宝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班 给宝宝选择[01-22]
- 孩子爱顶嘴的解决方法 家长正确引导[01-22]
- 把握成长关键时期培养宝宝创造力 父[01-19]
- 宝宝无缘无故总爱发脾气 不同年龄段[11-23]
- 教育学龄前儿童 使儿童在模仿中学习[08-15]
- 孩子被尊重的需要表现 尊重需要对自[08-15]
生活常识分类标签
一周热门
小编推荐
最新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