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真的吗?
“七成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真的吗?
文/容易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63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孩子将来是个平凡人,65.1%的受访家长认同做好本职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
这是个令人欣喜的调查结果,毕竟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确实是注定平凡的。这个事实可能有点“残酷”,但总比不切实际的幻想要靠谱很多。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人生。
道理谁都懂,但这项调查结果还是让人有点恍惚。真要说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接受了孩子的平凡,那育儿界的热词"虎妈"、"狼爸"、"牛娃"都是怎么产生的?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辅导作业辅导出心梗,怒拍桌子拍成骨折的案例都是哪里来的?一些知名培训班一位难求,名校报名要深夜排队的新闻都发生在哪里?
道理都会说,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在同一份的调查中,还有这样一个结果:68.8%的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有很高期待,57.7%的受访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其中,学历为专科的家长中,有72.9%的家长表示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高于其他学历者。
所以说啊,一个人不但要看他是怎么说的,更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在朋友圈发的都是岁月静好鸡汤,收藏夹里却是疯狂励志鸡血;学霸们白天都是佛系青年,晚上却疯狂刷题到半夜……这样的网络传说,诚不我欺啊。
当然了,重视教育是好事。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都是从重视教育开始的。关于子女教育的话题,在世界各国都是热议的中心。但是,当教育焦虑被聚焦放大,当一个孩子的教育支出要透支一个家庭的收入,我们就有必要反思,这种焦虑是否必要?
当然了,也可以理解家长们一边“接受孩子的平凡”,一边又拼命给孩子打鸡血。当教育还是社会有效的上升渠道,当孩子身上倾注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教育的“军备竞赛”就难以避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能简单地看成贬义词。从这份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的家长并不是对子女期望最高的,反而是学历为专科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最高。所以呢,过去扛得住未知的风险,今天才能从容面对挑战,这本是人生常态啊。
实际上,所谓的“平常心”,也不只是对个体的要求。整个社会的环境也在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选择。一个“平凡人”能不能也是一个精致生活的人?一个劳动者能否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成就感?这些问题的答案越是积极,人们越能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平凡”。
来源:光明日报
《“七成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真的吗?》于2019-01-11由资源狗整理发布,目前已有个网友喜欢本文,如果您对《“七成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真的吗?》感兴趣,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
推荐阅读
- 与所有家长共勉[02-04]
-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02-04]
- 68位高考状元真实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06-27]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长晚年必吃苦[06-27]
- 孩子,我希望你学会说“不”[06-26]
- 再爱孩子,也要他承受这4种苦[06-24]
- 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06-14]
- 所有父母,都要败给他们的孩子[06-11]
-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用喜欢[06-04]
- 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05-28]
-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不同的答复,决定[05-17]
- 父母最大的罪恶,就是过度保护孩子[05-13]
励志一生分类标签
一周热门
小编推荐
最新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