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成语故事
    • 宾至如归的成语故事

      宾至如归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子产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拆墙的意图是什么,子产说:“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

    • 安然无羔的成语故事

      安然无羔的成语故事讲的是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只问了齐国的收成和百姓,没有问齐王,使者问赵威后为什么要把低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放在后面,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 哀鸿遍野的成语故事

      哀鸿遍野的成语故事讲的是《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 伯乐相马的成语故事

      伯乐相马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孙阳被称作伯乐,因为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看到了一批好马,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这匹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 以卵击石的成语故事

      以卵击石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墨子去北方,遇到了一个叫“曰”的人,“曰”认为墨子去北方不吉利,因为墨子皮肤黑,后来墨子被洪水阻挡了,就折回,墨子说:“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成语故事

      最优秀的大树的故事讲的是烧木炭的老汉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快去世时,把东岗分给了青山,把西岗分给了红山。西岗树木稠密,但是红山三五年就把树烧完了,而青山吃山养山,种了很多的树,所以青山得以生存了下来。...

    • 奴颜婢膝的成语故事

      奴颜婢膝的成语故事讲的南宋面临灭国的危机,但是皇帝却只顾享乐,大臣陈仲微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那些人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

    • 一寒如此的成语故事

      一寒如此的成语故事讲的是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范睢本是魏国人,但他在魏国曾经被须贾怀疑他与秦国私通,所以他才逃到了秦国,后来范睢穿上了破衣服去见须贾,须贾见到范睢大吃一惊:“没料到范睢叔叔一寒如此!”...

    • 小巫遇见大巫的成语故事

      小巫遇见大巫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长作赋。张绂夸奖陈琳的文采,陈琳回信说:“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实在差得太多,就好比是小巫遇见大巫,法术便无法施展一般。”...

    • 人死留名的成语故事

      人死留名的成语故事讲的是王彦章年轻的时候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可以说是很大,但是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王彦章愿意死,也不投奔唐庄宗,最后唐庄宗死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 生灵涂炭的成语故事

      生灵涂炭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后燕、后秦联合攻打前秦,前秦的苻坚死后,苻丕当上皇帝以后,加封王永为左丞相。王永写了一篇召告,想号召前秦的部队去讨伐后秦和后燕。公告中说:“自从苻坚被害,国都长安沦陷后,国家就开始一蹶不振哪!老百姓好像生活在泥沼和炭火之中,十分痛苦。...

    • 不足为外人道的成语故事

      不足为外人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渔夫来到了桃花林,穿过山洞发现一片桃源乐土。这儿男耕女织,日作夜息。处处牛羊欢叫,年年五谷丰登。主人捧出美酒佳肴,热情接待渔夫。后来渔夫决定离开的时候,叮嘱道:“这儿见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不甚了了的成语故事

      不甚了了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河南太守李膺名声很大,轻易不接见客人。孔融非要去接见李膺,还非说自己是李膺的亲戚,孔融面对李膺表现的非常的出色,只有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窘得陈韪半天说不出话来。...

    • 下笔成章的成语故事

      下笔成章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一次曹操问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找人代写的文章,曹植说自己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

    •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故事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等八国军队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楚成王接到密报,一面调集兵将准备同齐国作战,一面派屈完到齐国军营进行谈判。...

    • 黄羊举贤的成语故事

      黄羊举贤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晋平公要祁黄羊推荐县令的人选,祁黄羊推荐了解狐,解狐虽然是祁黄羊的仇人,但是祁黄羊认为解狐可以做好,果不其然,解狐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

    • 入室操戈的成语故事

      入室操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后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名叫郑玄。郑玄在家里勤奋地研究学问,他和一起研究经学的何休是好朋友。郑玄写了三篇文章来反驳何休。何休读完后,发现郑玄是利用自己文章里的观点来反驳自己,说:“你这样不是进来我的屋子,又拿我的武器向我进攻吗?”...

    • 海角天涯的成语故事

      海角天涯的成语故事讲的是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后来十二郎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南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大臣元景安串联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讨他的喜欢。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说道:“怎么能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反复推敲的成语故事

      反复推敲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他做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韩愈没有责备贾岛的鲁莽,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