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初生的幼虫只有7 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15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 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 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
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 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点评
祖冲之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只是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一个方面。实际上,14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比如几何中的勾股定理,在中国早期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大约于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即有论述;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另一本重要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13世纪时,中国就已经有了十次方程的解法,而直到16世纪,欧洲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于2018-02-01由资源狗整理发布,目前已有个网友喜欢本文,如果您对《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感兴趣,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
推荐阅读
- 花生为什么能榨油[12-19]
- 伤口为什么会自己愈合[12-19]
- 人睡觉为什么会磨牙[12-19]
- 母蚊子为什么要吸血[12-19]
- 木头为什么会浮在水上[12-19]
- 人为什么会打嗝[12-19]
- 为什么打哈欠会流眼泪[12-19]
- 啤酒为什么会冒泡泡[12-19]
- 鸭子为什么会游泳[12-19]
- 人的唾沫有杀菌作用吗[12-19]
- 蝉为什么会脱壳[12-19]
- 为什么盐可以杀菌[12-19]
一周热门
小编推荐
最新收录